欢迎光临 中国中小企业家网辽宁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十年2 > 详细内容
【水果种植技术】核桃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2/11/9  阅读次数:3666  字体大小: 【】 【】【

核桃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根据其危害状俗称“核桃黑”。在全县均有分布,危害广泛,发生严重时果实被害率可达90 %以上,对核桃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1.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核桃举肢蛾一年发生一代或两代,越冬幼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化蛹,盛期在6月下旬;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在6月中旬开始危害,老熟幼虫7月中旬开始脱果,盛期在8月上旬,9月末尚有个别幼虫脱果越冬。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少见,一般栖息于草丛、石块或核桃叶背面,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产在两果的夹缝处、果柄基部凹陷处和果实的端部残存柱头上。一般每果产卵1~4粒,一雌虫可产卵35~40粒,卵期4~6 d。5月中旬核桃拇指大小时孵出第一代幼虫,初孵幼虫在果爬行1~3 h后蛀入果实,不转果危害。初蛀入时孔外出现白色胶珠,透明,后变为琥珀色,隧道内充满虫粪。被害以后,青皮皱缩,逐渐变黑,造成早期落果,有个别虽未落,但种仁已经变质,完全失去了食用价值。一般情况,沟谷地带比平原受害严重,早春干旱的年份发生较轻。成虫羽化时多雨潮湿天气则发生严重。举肢蛾主要危害核桃果实,蛀果后在青皮内纵横取食,随食量增大,虫体也逐渐肥大,使整个青皮窜通、变黑、腐烂,冬季幼虫已全部到树底下杂草或土壤中越冬,一般看不到幼虫。

  1.2 防治方法

  1.2.1 早春或晚秋进行刨树盘,或深翻树下土壤,冻死越冬幼虫。

  1.2.2 刮除树干基部老翘皮,清除树干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虫口密度。

  1.2.3 5月上中旬成虫出土前在刨过的树盘内,喷施氯唑磷(米乐尔)3 %颗粒剂2 kg/hm2、或25 %辛硫磷微胶囊1 kg/hm2、或除虫精粉剂2 kg/hm2等杀虫剂,施药后浅锄,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1.2.4 成虫羽化期,采用性诱剂诱捕雄成虫,减少交配,降低子代虫口密度。

  1.2.5 及时采拾被害果,将被害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直接消灭越冬虫源。

  1.2.6 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成虫羽化、产卵盛期树冠喷药。渭北旱塬核桃栽培技术第一次喷药时间为化蛹率达25 %,羽化率达15 %时,以后每隔10 d喷药1次,共喷3次。药剂可选用6 000倍液的敌杀死、3 000倍液的磷胺原油或2 000倍液的杀螟松。

  2 云斑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危害杨树、核桃等多种树木,造成树干风折或死亡。在全县均有分布,近几年对成县核桃生产已造成严重威胁。

  2.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一般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和蛹室中越冬,次年4月咬一个圆形羽化孔爬出。5月成虫大量出现,成虫喜栖息在树冠较大的核桃树上。成虫出孔后交尾,雌虫即开始在树干上选择适当部位,咬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小孔的刻槽,将卵产于其上,每雌虫产卵约40粒,多达60多粒。6月为产卵盛期,卵期10~15 d。初孵幼虫在韧皮部蛀食,使受害处变黑,流出树液,排出木屑、虫粪,以后逐渐蛀入木质部,并不断向上取食。第1年以幼虫越冬,次春继续危害,幼虫期12~14个月。第2年8月中旬左右幼虫老熟,在蛀道作椭圆形蛹室化蛹,蛹期约1个月。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在蛹室内越冬。

  2.2 防治方法

  2.2.1 建园时的注意事项 在核桃建园时可在园边栽植杨树或蔷薇作为诱饵树,以减轻对核桃树的危害。

  2.2.2 物理防治方法 根据天牛具有假死性,可人工振落捕杀,锤击产卵刻槽或刮除虫疤可杀死虫卵和小幼虫。在树干2 m以下涂白或缠草绳,防止成虫在树干上产卵。利用诱饵树引诱的天牛成虫或幼虫,可将诱饵树砍下集中烧毁。

  2.2.3 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防治天牛幼虫,在幼虫生长期,气温在20 ℃以上时可使用麦秆蘸取少许白僵菌粉剂与甲萘威的混合粉剂插入虫孔,让其侵染天牛幼虫。啄木鸟对天牛防治也具有很好效果,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2.2.4 药剂防治

  2.2.4.1 幼虫防治 可采用“开虫槽、堵虫孔、泥虫眼、缠薄膜”四项防治措施,即将虫孔处的树皮用斧子等工具凿开,见到虫孔,掏出幼虫及虫粪,用40 %氧化乐果棉球塞入虫孔,再用掺入氧化乐果的泥封住虫孔,最后用塑料薄膜缠住泥封过的树体部位。也可用熏蒸药剂如磷化锌、磷化铝塞入虫孔后用湿泥封住。

  2.2.4.2 成虫防治 在成虫羽化期间使用40 %氧化乐果乳油、25 %甲萘威可湿性粉剂、2.5 %溴清菊酯乳油500倍液喷撒树冠和枝干,可取得较好效果。

  3 银杏大蚕蛾

  隶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暴食银杏、核桃树叶,使其产量锐减或枯死。近年在成县大部分地方已发现并蔓延,严重制约了核桃生产。

  3.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白天静伏于荫处,夜间开始活动,卵产于树干裂缝中。幼虫孵化后沿树干向上爬行,1~2龄幼虫常群集于叶片取食,头向叶缘排列取食;3龄幼虫较分散,食量增加;4~6龄幼虫常将核桃树叶吃光,中午炎热时多停息于树冠下部阴凉处,老熟幼虫多在地面杂草间结蚕化蛹,直到8月中旬后羽化。

  3.2 防治方法

  3.2.1 及时清除核桃园内杂草和落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3.2.2 在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人工刮除树干上的卵块。

  3.2.3 摘茧蛹,6~7月为银杏大蚕蛾幼虫的缀叶结茧化蛹期,这时可以人工拾摘银杏大蚕蛾茧蛹,然后集中处理。

  3.2.4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银杏大蚕蛾1~2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期中,此时喷施化学杀虫剂最迅速最有效,常用的药剂有90 %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 %速灭杀丁3 000倍液。

  4 核桃根象甲

  又名核桃横沟象、核桃黄斑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在全县分布,主要危害核桃根部,影响核桃树势和生长,造成生长不良或死亡。

  4.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2年发生1代。幼虫为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12月至翌年2月为越冬期。90 %的幼虫集中在表土下5~20 cm处,距主干140~220 cm侧根处也有危害。蛹期平均为17 d,幼虫和成虫在根皮层内越冬。经越冬的熟幼虫,4~5月份在虫道末端化蛹,到8月上旬结束。如何培育核桃优质苗木初羽化的成虫不食不动,在蛹室停留10~15 d,然后爬出羽化孔,经34 d左右取食核桃树叶、根皮层补充营养。5~10月份为产卵期。主要危害初果期树和盛果期树,幼虫和成虫在根际皮层中越冬,在表土下5~20 cm的根皮中危害,个别幼虫危害主要深度可达60 cm处,危害侧根可水平延伸至主干20 cm处,目前可见的幼虫多在根际皮层下,呈红头白色躯体或红色躯体。

  4.2 防治方法

  4.2.1 首先刨开根际、树盘,露出虫害部位,刨出幼虫,扫除虫粪,并用40 %氧化乐果或50 %辛硫磷乳油掺入泥巴中泥封被害部位,并用薄膜包扎。此方法简便易行,效果也好。

  4.2.2 首先刨开树盘,露出虫害部位,取白僵菌粉剂1~2 g与细土拌匀,均匀撒在虫害部位,然后用湿细土覆盖。此方法主要利用白僵菌侵染作用来防治根象甲幼虫。

  在使用白僵菌时最好现取现用,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在使用时戴上橡胶手套,以免产生过敏反应,保存时要贮存在阴凉干燥处。

  5 黄须球小蠹

  黄须球小蠹别名核桃球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科。该虫害全县均有发生。

  5.1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顶芽或叶芽基部的蛀孔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多到健芽基部和多年生枝条上蛀食作补充营养。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前,雌虫先在衰弱枝条(特别是核桃小吉丁虫为害枝)的皮层内向上蛀食,形成一条长16~46 mm的母坑道,雌虫边蛀坑道边产卵于母坑道的两侧,每头雌虫产卵约30粒,卵期约15 d。幼虫孵化后分别在母坑道两侧向外横向蛀食,形成排列整齐的子坑道,成“非”字形。待两侧的子坑道相接,则枝条即被环剥而枯死。幼虫期为40~45 d。6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幼虫先后老熟化蛹,蛹期15~20 d,成虫羽化后,再停留1~2 d才出孔上树为害。成虫飞翔力弱,多在白天,特别是午后炎热时较活跃,蛀食新芽基部,形成第二个为害高峰,顶芽受害最重,约占63 %,1头成虫平均为害3~5个芽后即开始越冬。

  5.2 防治方法

  5.2.1 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

  5.2.2 根据该虫为害后芽体多数不再萌发,甚至全枝枯死的特点,在春季核桃树发芽后,彻底将没有萌发的虫枝或虫芽剪除,以消灭越冬成虫。

  5.2.3 越冬成虫产卵前,在树上挂饵枝(可利用上年秋季修剪的枝条)引诱成虫产卵后,集中销毁。

  5.2.4 当年新成虫羽化前,发现生长不良的有虫枝条,及时剪除,以消灭幼虫或蛹。

  5.2.5 越冬成虫和当年成虫活动期喷洒25 %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或50 %马拉松乳剂1 000倍液,或2.5 %溴氰菊酯乳剂4 000倍液。

  6 核桃扁叶甲

  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该虫在成县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专食核桃叶片的害虫,树叶被食光的现象经常出现,连年危害时,造成核桃部分枝条或幼树死亡。

  6.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虫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月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

  6.2 防治方法

  6.2.1 利用产卵、幼虫期的群集性人工摘除虫叶,集中烧毁;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

  6.2.2 成、幼虫在树上取食期,尤其越冬幼虫初上树活动取食期,喷洒80 %敌敌畏乳油或90 %敌百虫晶体1 000~2 00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8 000~10 000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

  6.2.3 越冬成虫上树前或新羽化成虫越夏上树前,用毒笔、毒绳等涂扎于树干基部,以阻杀爬经毒环、毒绳的成虫。

  6.2.4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猎蝽、瓢虫等。

  7 桑白蚧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常被蜡质介壳覆盖,因圆形介壳很似“盾牌”而得科名。近年成县发生严重,主要危害核桃幼树,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逐渐枯萎死亡。

  7.1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寄主萌动时开始吸食,虫体迅速膨大,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为盛期,卵期9~15 d,5月间孵化,中下旬为盛期,初孵若虫多分散到2~5年生枝上固着取食,以分权处和阴面较多,6~7 d开始分泌绵毛状蜡丝,渐形成介壳。第1代若虫期40~50 d,6月下旬开始羽化,盛期为7月上中旬。卵期10 d左右,第二代若虫8月上旬盛发,若虫期30~40 d,9月间羽化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为害至9月下旬开始越冬,以受精雌成虫越冬。3代区,第l代若虫发生期为5月至6月中旬;第2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

  7.2 防治方法

  根据桑白蚧虫体结构和为害的特点,应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7.2.1 人工防治 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树干和枝条上的虫体,并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

  7.2.2 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含油量0.2 %的粘土柴油乳剂(粘土柴油乳剂配制:轻柴油1份,干粘土细粉末2份,水2份。按比例将柴油倒入粘土粉中,完全湿润后搅成糊状,将水慢慢加入,并用力搅拌,至表层无浮油即制成含油量为20 %的粘土柴油乳剂原液)混80 %敌敌畏乳剂、50 %混灭威乳剂、50 %杀螟松可湿性粉剂、或50 %马拉硫磷乳剂的1 000倍液。此外,40 %速扑杀乳剂700倍液也有高效。

  7.2.3 保护利用天敌 田间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有时可达70%~80 %;此外,瓢虫、方头甲、草蛉等的捕食量也很大,均应注意保护。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中国·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
联系电话:024-22511565传真:024-22511565 工作信箱:zglnqy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