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中小企业家网辽宁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详细内容
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2/10/15  阅读次数:1527  字体大小: 【】 【】【

  

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反思

  

        农业在我省不仅处于基础地位,更是全省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特色高原农业战略,是对多年来全省发展“三农”工作的科学总结。但如何发展特色高原农业,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特色高原农业要有新内含

        我省处于云贵高原,在高原上发展农业,题中应有之义就是高原农业。但何为特色,争议比较大。有的简单地把特色理解为独有,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准确的。特色农业有着丰富的内含。一是农作物种植业的品种比较独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澄江县的蓝莓,不仅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益处,而且市场的回报率比较高。峨山县的金银花,由于引进省外新品种试种成功,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二是农作物种植业的品种特性有优势。华宁县的柑桔,比省外早熟一个多月,鲜味好,产量又不低,这就是特色,也是优势。类似的农产品不少,我们要善于把握和运用其特色,让农民得实惠。三是其他地方有,而当地没有的农作物。不少地方都在种,但在有的少数民族山区,就没有种的习惯,买要到城里面买,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增加劳动力成本。在类似的地方,大力发展产业,就是发展特色农业。华宁县那村委会,六年前,农民没有种的习惯,经过各级的帮扶,已成为该村的新兴优势产业。五年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760多元,现在已突破7000多元。新平县大力发展竹子产业,现在规模已达20多万亩,有的乡镇,不少农民的收入来源就靠竹子,有的农户收入每年高达几万元。

        发展特色高原农业要有新机制

        云南的农业产业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而杂,小而全,形成规模的不多。发展特色高原农业,要在机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逐步改变农业产业小而弱的现状。

        创新机制,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步伐。农村土地能否规模化经营,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转变观念,加强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不论是采取互换、转让、入股,还是大户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都要体现自愿原则,都要切实维护农户的根本利益,都要有利于农户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村土地规模化,并不等于农业产业化,两者有联系,更有本质的区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特定的内含,主要指,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变,但又要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华宁县华溪镇柑桔产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信息、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柑桔产业。现在协会会员有350人,2011年会员户均收入8.25万元,人均纯收入1.35万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由此可见,农户的承包地没有集中,只要引导得法,在提高农民组织化上下功夫,同样可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有新思路

        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现在,不少县区在提经济发展战略时,特别强调,农业稳县或农业稳市。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个命题,就是一个伪命题。我省绝大多数州、市,农民占当地人口大多数,如农业仅仅稳市,农民如何致富,如何奔小康。玉溪市现有人口230万,农民近180万,按目前主要收入来源分,农业生产经营户有33.4万户,其中,农业占30.9万户,占92.5%。在玉溪市农产品销售总收入构成中,农作物种植业占60%左右,畜牧业占34%。这些事实反复证明,我们要牢固树立农业富县思想,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优势更加明显。农业稳县观念不改变,财政投入结构不改变,特色高原农业根本就无法发展。

        在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有的乡村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部分农民技能低下,等、靠、要思想突出。这些地方发展特色高原农业,要打破常规,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帮扶单位采取多种运作方式,付给农民租金,把部分土地集中起来,搞特色农业示范,当地农民参与劳动付给合理的报酬。同时,从维护当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与农民争利,一旦农民能够适应这种方式,就逐步退出  ,扶持农民稳步健康发展。这种机制,既改变了农民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了新型农民,又发展了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夯实基础。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中国·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
联系电话:024-22511565传真:024-22511565 工作信箱:zglnqyw@foxmail.com